汗渍|水洗|摩擦|日晒色牢度测试仪器—上海千实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服装材料色牢度的检验方法

  服装材料的色牢度好坏,对衣服的质量、人体的健康和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服装检验角度提出,服装材料的日晒色牢度、摩擦色牢度和皂洗色牢度三个方面分析影色牢度的因素,并且以改善耐光色牢度为例阐述如何改善服装材料的色牢度。
  
  早在2005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在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质量因素是赢得大量国际订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纺织品服装质量控制指标主要包括服装的物理性能、色牢度、生态有害物质这三个方面,其中色牢度是纺织产品质量控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检测内容之一。
  
  一、色牢度及其检验标准
  色牢度,又被称为染色牢度、染色坚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对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各种作用的抵抗力,这些作用包括暴晒、摩擦、水洗、挤压等等。色牢度检测是在对纺织品内在质量进行检测时最常用的一项检测项目。到目前为止,对于纺织品色牢度的检验项目多达数十项,最常见的主要有耐光、耐水、耐磨、耐洗、耐汗、耐氯、耐臭氧等十余项。
  1998年,由从事纺织品色牢度试验和染料特性研究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第一分委员会颁布了一套ISO105《纺织品色牢度试验》国际标准,这套包括13个系列的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所能查到的最为完整和具体的色牢度检验标准体系。目前,我国针对色牢度的检验发展也非常迅速,已经有55个检验色牢度的标准方法。
  (一)耐光色牢度及其检测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耐光色牢度检测标准是GB/T8427-199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在这个检验标准中共给出了5种方法。
  在色牢度测试中,耐光性色牢度测试的主要问题出现在纯棉及一些含棉纤维材料的混纺产品上。在生产过程中,对棉纤维进行染色的燃料主要有直接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还原染料和活性染料。除了一部分深色棉织品使用的是还原染料外,绝大部分的棉纤维染色染料为偶氮染料。这些染料虽然能够大量使用,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浅色棉织品的耐光色牢度存在严重问题,其耐光色牢度与染色的身前呈正比关系。
  (二)耐摩擦色牢度及其检测
  耐摩擦色牢度又叫做摩擦色牢度,按照引起褪色的摩擦条件可分为干摩擦色牢度和湿摩擦色牢度。常见的耐摩擦色牢度标准有GB/T3920-2008、AATCC8-2007、JISL0849:2004这三个标准。
  经检验,引起服装材料的耐摩擦色牢度差的原因往往与染料在产品上的分布状态有关,其中纺织品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形态与耐摩擦色牢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另外,燃料的直接性和扩散性也对耐摩擦色牢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如果染料的直接性强,染料进入材料纤维内部的难度就较大,那么服装产品的表面浮色就较多;如果染料的稳定性较差、扩散较快,那么表面浮色虽然洗净了,但是一段时间后,水解染料仍然会扩散出来,影响产品的耐摩擦色牢度。
  (三)耐皂洗色牢度及其检测
  耐皂洗色牢度是指染色服装织品在特定条件下,用肥皂水皂洗后的褪色程度,分为原样褪色和白布沾色两个指标。对于耐皂洗色牢度而言,常用的检测标准有GB/T3921-2008、GB/T12490-2007、AATCC61-2010和JISL0844-2011这四个检验标准。
  耐皂洗色牢度的褪色原因主要有三种:染料与纤维结合建的断裂作用、洗涤过程中的振荡搓揉、水和洗涤剂对染料织物的溶解作用。影响耐皂洗色牢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染料的分子结构、染料与纤维的结合程度、纤维种类及染色工艺等等。
  
  二、提高服装材料耐光色牢度的主要途径
  服装材料的色牢度好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耐光色牢度。经检验不难发现,对服装材料染色时最常用的是活性染料,而不同的活性染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服装材料的耐光色牢度。下面,针对利用活性染料进行染色时出现的耐光色牢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种改善措施:
  (一)合理选用染料
  首先,在选用染料时,应当考虑到服装织品的纤维性质,例如,在潮湿的环境下,染色后的纤维素纺织品极易发生氧化褪色,因此,在染色使应当选择抗氧化性较好的染料,或者在染料添加含有抗氧化能力的添加剂。
  其次,服装织品的颜色也是耐光色牢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来说,浅色织品耐光色牢度差,深色织品则较好,因此在染浅色品种时应选在耐光色牢度较高的燃料。另外,一些整理剂,如抗皱和软化整理剂会降低耐光色牢度,在选用染料时也应当加以注意。
  再者,不同染料的褪色原因和褪色机理都不尽相同,有时候两种染料混合在一起,其相互作用也会引起服装织品的褪色,所以当需要多种染料对织物进行加工,在选择染料时也应当有所注意。
  (二)染色工艺的控制
  当选择了合适的染料之后,针对不同染色织物应当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运用活性染料对服装材料进行染色,其耐光色牢度的好坏与染料的聚集状态和结合状态密切相关。而影响染料与纤维的聚集状态和结合状态的因素之一就是染色工艺,合理有效的控制染色条件也可以改善服装材料的耐光色牢度。
  活性染料与织物纤维结合的越充分,染色后的服装材料的耐光色牢度就越高。控制染色工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避免水解染料和染料的残留。在染色后期,染好的织物保温时间不宜过短,特别是对于一些分子较大的活性染料;另外,染色织物的洗涤时间应当相应延长,洗涤温度也不可以太低,目的是为了是材料在纤维空袭中的染料充分扩散出来。
  水洗时,适当添加分散螯合剂可以有助于染色织物中金属离子的降低。在水洗后,服装材料的酸碱度应控制在中性,酸碱物质的存在会破坏染料的化学结构,造成断键,降低染色织物的耐光色牢度。对于水洗时加入的分散螯合剂也要尽量充分去掉,如果去除不干净不近会使服装材料看起来发黄,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服装材料的耐光色牢度。
  (三)科学的染后处理和功能整理
  染后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活性染料的染色程度和耐摩擦色牢度,而功能整理有时候甚至会降低耐光色牢度,所以在染色后期进行这些操作一定要科学合理的方法。近年来,很多商家推出了能够增加日晒色牢度的增进剂,还有一部分商家的产品更是以吸收紫外线增强色牢度为卖点,但这些增进剂在使用过程中并不是适合每一种材料的纺织品。每一种染料发生褪色的原因都不尽相同,有些整理剂对A染料有增强效果,但是对同时存在于织物中的染料B则可能有反作用。
  总之,影响服装材料耐光色牢度的因素种类繁多,运用单一的措施来提高其耐光色牢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生产者应当根据服装材料的品种、用途和性质,综合采用多种措施来进行改善。虽然对现如今的生产工艺来说,使每一种服装材料的耐光色牢度都达到较高状态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通过合理选用染料,严格控制工艺流程,在后期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整理,服装材料的耐光色牢度还是能够的到显著提高。
  
  三、综述
  服装材料的色牢度,理解起来通俗易懂,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影响因素非常多。目前,我国现象的色牢度检验标准还不够完善,对于存在争议的标准或是不统一的标准需要尽快制定出合理的标准解释。在色牢度检验方面,我们应当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增强色牢度检验的准确性,这样才可以促使生产者进行合格生产,致使市面上的服装材料质量有所提高。另外,对不同产品的色牢度检验标准进行充分了解,可以针对不同的买方进行合理的测试,避免贸易中不必要的摩擦。虽然在目前看来色牢度检验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相信经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检验的标准一定会更加严密和完善。

      更多关于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仪:http://www.selaoduy.com/Products/


联系我们
  • 上海千实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电 话:021-64200566
  • 传 真:021-67801892-810
  • 邮 箱:info@qinsun-lab.com
  • 咨 询QQ:846490659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都路4299号D幢1833号

返回顶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