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渍|水洗|摩擦|日晒色牢度测试仪器—上海千实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海洋国家实验室倾心打造海洋科研的“国之重器

  向海而兴,开海而盛。进入21世纪,海洋的国家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下,2013年12月,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获科技部正式批准,2015年6月正式运行。“运行两年来,海洋国家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计民生重大关切,以五大战略任务和八大产业方向为核心,依托青岛、联动全国、面向世界,建设一流的综合性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和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说。
  筑梦“海洋强国”,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国家实验室,不同于那些重点实验室或者科研中心,它以国家任务为核心,更加宏观。它是创新体系的核心,也是自主创新技术的策源地,是一个全创新链的布局。”海洋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栽毅对记者说,海洋国家实验室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透明海洋与国防安全、蓝色生命与生物资源安全、海底过程与能源矿产安全、深海与极地极端环境、健康海洋与生态安全”五大战略任务,明确了“深海高端仪器、海洋工程装备、海底矿产、深蓝渔业、蓝色药库、海洋大数据、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八大产业突破方向。
  2016年底,海洋国家实验室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正式启用,这是全球海洋领域超算之最,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千万亿次。这一平台的启用不仅可以满足“透明海洋”“深海极地”“蓝色生命”等大科学计划的实施,该平台还探索推出了海洋数据共享机制,面向全国共享海洋数据,改变了过去涉海资源碎片化的现状。
  2016年11月,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利用深远海综合考察船“东方红2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万米深海研究科考任务,填补了多项海洋科研领域空白。
  “‘透明海洋’计划,旨在发展一批海洋观测核心技术与重点仪器设备,改变海洋观测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问海’计划,则是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观测仪器装备等。”吴立新表示,不管是“透明海洋”计划还是“问海”计划,爬坡中的中国海洋科研创新都正在经历从无到有,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发展历程。
  创新机制体制,管理“形散神不散”
  “在管理体制上,海洋国家实验室采取理事会管理、学术委员会指导、主任委员会负责的‘三会’组织架构;青岛市设立海洋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及其党委,不定行政级别,探索试行自设岗位、自主招聘、自定薪酬的职员制管理;稳定支持建设运行经费,初步形成‘大平台、小法人’的运行模式。”王栽毅介绍说,国家提倡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海洋国家实验室通过人员双聘制、知识产权共有等改革,形成了“形散神不散”“做事不养闲人”的创新机制。
  “科研人员实行双聘制,科学家在这里有科研经费,所获奖项可归属原单位、科研论文署名也是原单位,没有职级、职称等问题的困扰。”王栽毅说,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以产出成果为目标,海洋国家实验室构建了以功能实验室、联合实验室、开放工作室为主体的科研体系,启动建设10个大型公共科研平台,汇聚整合了相关学科优势力量,初步解决了创新资源重复、分散、封闭的问题。
  “享受人才津贴每年100万~120万元,科研补助经费300万~500万元,生活津贴500万元。”2016年4月,海洋国家实验室启动了“鳌山人才”引进计划,面向全球寻觅海洋领域高层次人才,并设立领军科学家、卓越科学家、优秀青年学者、杰出工程师四个专项。2017年4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首席科学家蔡文炬受聘为首位“鳌山人才”领军科学家。
  吴立新表示,人才是创新的“供给侧”,要瞄准“高精尖缺”,形成衔接有序、梯次配套、合理分布的人才格局。据了解,目前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科研队伍已有2000人,计划未来5~10年拥有5000人的研究队伍和重大科研平台,跻身全球海洋科研中心前三名。
  协同创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合作
  “由于体制机制等问题,很多海洋科研活动偏碎片化,资源也是分割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两家单位在同一片海域进行科研活动的情况。”王栽毅说,海洋国家实验室首先要打破科研“碎片化”格局,建立共享平台,变“单打冠军”为“团体冠军”,形成有利于海洋创新的科研生态环境。
  对内搭建平台的同时,海洋国家实验室还积极践行“中国科技走出去”的号召,通过构建全球协同创新网络,提高在世界海洋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联系我们
  • 上海千实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电 话:021-64200566
  • 传 真:021-67801892-810
  • 邮 箱:info@qinsun-lab.com
  • 咨 询QQ:846490659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都路4299号D幢1833号

返回顶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